豆瓣命运之手,怎样改变了匆匆那年
豆瓣网的崛起
2005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名为豆瓣的网站。以及时分享自己喜好,发现新鲜事物为宗旨,豆瓣以无广告,自由讨论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特别是在文艺青年和爱好者中拥有很大的群体。
“豆瓣电影”电影评分与口碑的垄断
豆瓣上的一个重要功能“豆瓣电影”,评分和口碑的权威性,在所有电影爱好者之间已经成为普遍认可的指标。“豆瓣电影”与豆瓣的其他服务紧密结合,通过用户互动与话题讨论,不断增加着用户的黏着度。
“匆匆那年”的爆红
2015年的“匆匆那年”,是由导演韩寒执导的一部青春爱情电影。被不少年轻人所追捧。而电影上映的第一个星期,在豆瓣上获得了8.2分的高分和15万的评分,不仅仅让这部电影成为当年的票房火爆之作,也让它认定了在文艺青年中的话题度和影响力。
豆瓣作为一个以分享与发掘新事物的网站,成功的帮助电影宣传和推广,进而塑造出一个时代的青春形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正好验证了豆瓣命运之手的崛起对于国内文化传媒的影响力与独占性,也反映了社交媒体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