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佛狸祠之读音
狐言狸语
佛狸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古建筑。就是这样一座神秘而古老的建筑中,它的名字却充满了争议和猜测。 最早的解释来自《福建通志》:佛狸祠原名“九华山佛祖上堂”,至清朝雍正年间民间恭祀“七贤”之一的“唐高祖李渊”,祠中设有唐皇乐队,并引起南人猜测渊源于“李庶子送其父灵柩时,福州人行礼”。争议纷纷
然而,这种说法于1979年被否定。当时福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师郭正明在参观佛狸祠时,发现奉祀的是狐神和白面狸首神像,而非“九华山佛祖上堂”。这便引起了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佛狸”本词形“佛母”,因为唐朝时期佛教及道教流行,众多崇拜佛教的女性信徒开始供奉各种佛母神像,疑似“佛母祠”变为“佛狸祠”。还有人认为,“佛狸”是佛教与土地信仰的合成,也即指“观音佛”和“土地狗神”的合称,最终演变为“佛狸”,寓意为福(狗的音)禄(狸的音)之神仙。真相如何
2001年,当地政府开始对佛狸祠进行修缮和保护,并同时在研究中发现佛狸祠最初的名称为“九华山佛庙上堂”,后因传说三只披毛狮子曾经渡过福州而在这里留下了行踪,信众遂将其披毛狮子之称解为白面狸首,从而出现了今天的“佛狸祠”。 为了进一步验证“佛狸”是否是“佛母”的变形,福州市文物局在2008年还专门请来谢益辉先生进行修史研究。谢益辉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国古代经籍研究专家,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古籍、印学等领域的“三匠湘军”。经过大量搜寻,谢先生在南宋诗人、儒学家朱熹的《九华山志》和唐朝诗人韩愈的《洛阳女儿行》中分别找到了“佛狸”二字的提法,均为“佛母”拼音(fu-mu),因此可见“佛狸”一名来自于“佛母”的音韵变化。 ,佛狸祠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就在于它一个名字中蕴含了如此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那些争议纷纷的猜测、历史沧桑依然留存在这座神秘的古建筑中,等待有心人去一探究竟。版权声明:《可堪回首佛狸祠读音(回味佛狸祠之读音)》文章主要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举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文文章链接:http://www.bxwic.com/shcss/4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