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ged By vs. Judging By:认知偏差的危害
认知偏差的定义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获取、加工、存储和表达时,由于自身的主观因素,导致对于同一信息的认知存在差异,即“看待同一事物、事态的人,却产生不同的和判断,这种现象即为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万物有灵的崇拜迷信、男性认为女性不适合从事某些职业的性别歧视、青年人因为翻墙到国外网站而被视作危险分子的舆论压力等等,皆是因为认知偏差而产生的误判。
Judged By的危害
Judged By来源于语言中使用的被动语态,代表了对于信息获得的被动态度,即所接收到的信息并不完整、准确。人们在进行判断时,往往只看到了被动地接收的信息,从而导致对于事实情况的偏差判断。
例如,在面试时给面试者提供的信息过少或错误,导致被面试者在评判时偏离事实,因而面试结果产生偏差。再例如,在媒体报道时,如果选择了片面性信息,那么读者将会根据片面的信息进行判断,产生了偏差。
Judging By的危害
Judging By来源于语言中使用的主动语态,代表了对于信息获得的积极态度,即主动地去获取信息。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获取的信息可能存在信息收集角度上的限制或是信息来源本身的不全面性,从而导致所形成的判断结果也具有偏差性。
例如,在进行采访时,如果只采访了特定的群体,那么采访结果将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真实情况。再例如,在政治研究中,如果只关注于政治热点问题,而不关注于日常政治生活,那么研究得出的也会存在偏差。
认知偏差是我们在接受和处理信息时难以避免的现象,但应尽可能减少对于认知偏差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尽可能掌握更准确的信息,并同时主动地去收集、验证、检验信息的可靠性,以减少认知偏差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