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月赏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迎月赏桂”了。
迎月
中秋节的当晚,人们会在家门口、村头小广场或是公园内摆上桌椅,准备好水果、糕点、茶水等,迎接月亮的出现。有的地方还会在椅子上坐上缝有月饼的布袋子,象征着与月亮“分享”美食。
此外,还有人会在中秋节当晚参加“登高远眺”的活动。他们会选择一些高处,如山顶、城楼、楼顶等地方,俯瞰月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南方一些地方,还有透过“月照楼台,风摆玉树”等方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桂
桂花是中秋节的代表花卉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中秋赏桂,是一种古老而美好的习俗。
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用桂花装饰居室,让家中的空气充满浓浓的桂花香;还有人会将桂花用酒浸泡,制成桂花酒。桂花酒在中秋节饮用,不仅具有美味的口感,还能让人在醉酒的同时感受到桂花的芳香。
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还有人会在中秋节期间举行“观花会”,组织人们在花海里漫步赏花,感受桂花的美丽。
古老传说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与许多古老的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神射手,他曾射下了九个太阳,让人间回归了清凉。但后羿却因此得罪了上天,被迫离开人间,一直流浪到月亮上。后羿过后的的妻子嫦娥,因怀念人间的生活,一天晚上冒险吃下了军阀的长生不老药,结果她浮了天宫,成了月亮上的仙女,每逢中秋就会从月亮上俯瞰人间,送去自己的祝福。
这个传说影响深远,成为中秋节最为知名的文化象征之一。今天,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亲友团聚、感恩祈福、享受美食、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节日,从而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