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三塔:文化遗产中的崇圣寺)

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三塔:文化遗产中的崇圣寺)

大理三塔:文化遗产中的崇圣寺

三塔概览

大理市区内的崇圣寺三塔分别为南、中、北三塔,又称“三塔寺”,坐落在苍山洱海之间。南塔又称宝塔,建于835年,高69.13米;中塔又称药师塔,建于1000年,高42.4米;北塔又称佛光塔,建于1178年,高69.13米。三塔皆为砖木结构,均为中国砖塔之巅,其中南、北塔在国内外广为知名。

南塔:建塔之谜

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三塔:文化遗产中的崇圣寺)

南塔,唐朝启宝年间(公元835-841年)始建,本为七层,因地势太高而加层。塔基较为宏伟稳健,塔高约70米。塔内高空处的车轱辘式装饰被誉为\"飞梁式\",并在中国古代塔式中首次应用,这种飞梁式结构当时并未出现在木质建筑上。塔券上的字体为隶书,以毫创为尺,字大小件依粗细,笔画舒肥疾越,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字体早于赵孟頫书写的《东岳庙碑》和欧阳询书写的《九成宮醴泉銘》。

中、北塔:牵扯历史文化变迁

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三塔:文化遗产中的崇圣寺)

中塔建于公元1000年,是经历大理国、南诏、元、明等历史时期,文化融合、历史留痕的厚重文物。塔身共有十二层,塔基正面刻有一座狮子,据说是当时大理国的国旗。塔顶的金刚座,相传上面的小缸会随着风向摆动,具有一定的气象预测作用,成为另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北塔建于公元1178年,塔高约70米,塔身和塔基都是方形的,自底层至第五层采用全白色的墙体,色彩素雅,造型大气。塔券刻有大量的佛经和各种图案,在塔基处还发现有一件南诏时期的“捉虎图”,是中国早期服饰图案的佳品,至今仍然得到广泛的关注。

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三塔:文化遗产中的崇圣寺)

大理崇圣寺三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珍品,集历史、艺术、建筑于一体。三塔经历风雨沧桑,历经几代匠师,今日仍然屹立,展示出古代中国建筑技术与审美成就,更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深远的人文意义。

版权声明:《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三塔:文化遗产中的崇圣寺)》文章主要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举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文文章链接:http://www.bxwic.com/shcss/27357.html

大理崇圣寺三塔(大理三塔:文化遗产中的崇圣寺)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