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长江,思维如亭
一、望江亭的历史
望江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楼阁之一,位于江苏扬州市的瘦西湖畔。此亭早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建成,唐代宗大和三年(809年)时为了防洪而修建,是因为这里的湖水深广,所以在这儿建造了这座望水楼。随着历史的变迁,望江亭于后代数次更改建筑结构,但始终保留了原有的风貌。
望江亭因处于长江南岸,其面目映入人心,风光秀美,故后人在此会聚品茗、谈论文学,乃是有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之一。以此亭为主体的文化景点被人们赞誉为“扬州三大名胜”之一。
二、“望江”这个成语的含义
望江是一个动宾短语,望为动词,江为宾语。望江的含义是指从高处远眺长江的美景,形容眼界开阔,情趣高雅,也可用来比喻远大抱负或富有远见卓识。其实现代人们用起“望江”成语已经不再局限于眺望江景,而是扩展泛指远眺一片逍遥自在、宽广开朗之境界。
众所周知,长江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沿途风貌各异,流域涵盖鲜有的31万平方公里,纵横翻滚、澎湃激荡。因此,望江这个动作必然是站在一个颇高的位置,将滔滔江水尽收眼底的仪式。此时,仰望苍穹,群山环抱,江水纷飞,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哲理感悟便在此冉冉升起。
三、以望江亭为背景的文学创作
作为一座文化名地,望江亭为很多文学巨匠提供了创作的灵感。杨绛曾言“扬州名胜,第一是瘦西湖”。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望江南》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堪称交口传唱。而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钓台列传》更是将望江亭和扬州城作为小说创作的背景。这表明望江亭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力和地位。
如今的望江亭早已成为了文化景点,游客们常常到此一游。有的人是为了享受大自然的美丽,而另一些人则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因此,我们可以说:“望江亭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文化体验”。它是扬州文化的一个缩影,代表了中国游历文化的一种特征。望江亭的意义或许已不仅是观江、吟诗、论道了,而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向往自由、开放、浪漫的高贵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