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趣闻:揭秘三国时期的歇后语
一、古人有言:成败兮,有时绝!
这句歇后语出自《离骚》中的“兴利除害,必以有道。成败兴废,实系乎朝。朝之政要,政必兴旺。是以君子勉之,不废其刑,不去其所居。”意思是说,成功和失败都是有时绝的,要想成功的话就必须遵守道德,恰当地运用策略。
在三国时期,这句歇后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曹操在治理荆州时措施得当、举措得当,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和称赞。而刘备却在荆州处理事务时频频惹祸,导致人心不稳。当时人们就用这句歇后语来描述这一局面。
二、三顾茅庐,卧薪尝胆。
这两句歇后语都来自三国时期刘备的传奇故事。三顾茅庐形容的是周瑜为了挽留诸葛亮、让他留下来帮助孙权,三次前来拜访,并热情地欢迎诸葛亮到南方任职。卧薪尝胆则形容的是刘备在东吴两败后,意志坚定、孤注一掷的决心,决定返回故乡准备再次兴兵北上。
而这两句歇后语至今在汉语中仍然常常被引用,成为人们表达决心坚定、不畏艰难、坚持梦想的词汇。
三、兵贵神速,稳扎稳打。
兵贵神速这句话来自《孙子兵法》,要求操作军事必须快速、果断地行动。而稳扎稳打则要求操作军事应该谨慎、有序。
在三国时期的战争,两句话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时候,战争需要快速打击,发动速度快、节奏快,这个时候“兵贵神速”就非常适用。然而,有时候,稳扎稳打可能会更加重要,因为谨慎地规划好每一步操作,会让行动更加有利,更加有力量。
总结而言,三国时期的歇后语丰富多彩,它们不但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精神,更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创造性、智慧和情感。到现在,人们仍然非常喜欢运用这些歇后语,来促进对于困难、失败、成功的理解和掌握。